電話:
400 067 6616 傳真:
0571-28171908
物聯網被譽為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早在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特別提出要“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物聯網在環境監測方面已經進行了重點污染源監控、環境在線監控和環境衛星遙感等方面的應用,是實現環境信息化的重要形式,極大地提高了環境監測手段。
看點
01
物聯網漸趨成熟
物聯網概念從1999 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首次提出,到2009 年8 月,溫家寶總理提出啟動“感知中國”建設,經歷了多年的發展,物聯網概念逐漸清晰,建設目標更加明確。
物聯網在我國2010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進行了這樣的注釋:“物聯網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它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
物聯網架構分層
“感知中國”國家戰略的提出,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物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物聯網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現階段我國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智慧礦山、智能空港、數字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環境監測等一系列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迅速崛起,在加快傳統產業信息化建設、提高產業生產效率和管理化水平的同時,也有利于提升產業層次、構建高起點的現代產業體系。
看點
02
物聯網技術應用提高環境監測水平
物聯網環境監測應用主要分為生態環境監測和污染監測,其中生態環境監測又可進一步細分為大氣質量監測、地表水質檢監測、土壤墑情監測以及近岸海域水質監測等;污染監測則可細分為廢氣污染源監測、廢水污染源監測以及固體廢物在線監管等。智能環境監測就是物聯網環境監測應用的典范。
由于環境監測具有監測范圍廣闊、采樣點位眾多、采樣頻率高、監測手段多樣、測定靈敏度要求高等特點,因此,傳統監測方法耗費大量資源所獲得監測數據往往存在樣本量和樣本類型偏少、數據實效性弱等諸多問題。物聯網感知節點組網與網絡通信技術、數據融合及智能應用等技術能夠在極為廣闊的空間內,通過密布各種類型的感知節點,連續、實時采集并測定監測對象,通過多種通信方式快速反饋至數據處理平臺,在對數據進行匯總、分析、發布的同時,系統自動反饋相應的環境預防或防治方案,從而將環境污染問題由事后監管轉向事先預防。
三級環境在線監控互聯互通結構框架
物聯網技術應用到環境監測領域,將使我們實時、準確、連續、完整地獲取到環境信息,在信息手段的輔助下更加科學有效地管理環境,將對環境問題由事后監管轉為事先預防。目前,物聯網的相關技術已經應用到了污染源監控、環境在線監控和環境衛星遙感等方面,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環境監測手段。
看點
03
環保領域應用將呈飛躍式發展
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是不可避免的,“智慧地球”、“感知中國”等理念愈發被人們重視,物聯網相關的政策、技術、應用等正在加速推進,各行各業正在加快技術創新研究和行業應用實踐,所有這些都說明物聯網正以勢不可擋之勢向我們快速走來。在物聯網時代即將到來的新一輪產業革命背景之下,污染源自動監控、環境在線監控、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的應用不僅會改變“廢氣靠看、廢水靠聞、噪聲靠聽”的落后監管局面,也將會對環境管理理念、方法、體制、機制的變革形成推動力量。推進物聯網在環保領域的應用,加快環保信息化的進程,將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利民工程,也是當今中國所迫切需要的。我們相信,通過我國政府和行業從業者的不懈努力,抓住物聯網時代這個發展契機,我國在環境污染有效控制和環境保護方面一定能取得飛躍式發展。
綠潔科技正朝這一方向上快速發展,著力解決目前各種環境傳感器功能相對單一,可靠性不高,價格和維護成本缺乏經濟性等問題,同時綠潔科技也正在努力培養大批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的專業型、復合型人才,為國家環保事業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崛起和發展貢獻力量。
完